十几年前我在出差福建途中看到一副对联:“鸟在笼中,关羽不能张飞;人在世上,八戒尚需悟空”,这可谓是招行文化的注解。招行正是通过对机制的创新,获得了挣脱“笼子”、展翅高飞的能力,通过实现“八戒”与“悟空”的融合,得以释放活力,行稳致远。管理不是要把人管“死”,而是要把人管“活”,招行之所以能从三四十名员工发展成为世界500强,关键在于激活了员工。
从“十四五”规划不难看出,鼓励科技创新、激发人才活力,构建体现知识和技术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被国家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柳絮随风飘零,唯有葵花向阳体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在互联网时代,市场的迭代是颠覆式的,所有的结构和作用,都在不断被重新定义。我以为,唯有适应变化才是生存之道,唯有进取和创新才是发展之源。从“资本+”到“知本+”,从行业竞争到圈层合作,从劳资对立到命运共同体,企业管理学在历经百年发展之后,已然形成了一整套纵横交错、完整而繁荣的体系,而任何变化,似乎都悖于经典。可是,固守却总是输给创新,经验一不小心就成了过去,人们的认识好像总是慢半拍,一些看似“专业”的管理,忽然就成了与这个时代有着代沟的负赘。
市场从卖方变成了买方,资本主导转向了技术主导,科技创造力成了核心竞争力,知识经济时代正在来临。本书主创人以敏锐的触角洞悉了“管”和“制”的被动性,提出了“放”和“服”的管理理念,作者阐明了管理学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深入分析了劳资两大生产因素从吸引到矛盾,从矛盾到对立,然后否极泰来从对立再到统一合作的过程,揭示了管理科学在劳资矛盾和市场变化中被要求变革的实质;并基于诸多优秀企业的实践,明晰了“从对立到共生”的劳资关系走向,解开了“人力成本对冲利润”的死结,为生产力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引擎,同时凝练出“变管为放、化制为服”的管理理念,冲破了传统管理的天花板,为管理学的发展打开了空间。
科学是一般性的规律。管理科学应该大道至简。本书所示之管理方法,日常经营只需6张表,股权管理只需1张表,确为至简,其数字化、系统化的运作模式正是大势所趋。
我们知道,生产要素流转的快慢决定着它价值产生的高低,公司平台化的结构突破了企业发展的瓶颈,为劳动、资本、技术、信息、土地这五大要素的快速流转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本书所列的“分值量化”是精准称量价值的方法,它因可作为统一的度量衡,而成了各生产要素融合的媒介。基于此,诸如劳资损益同频、员工自驱动、“股权激励由结果分配转为过程创造”和“股权投资从杠杆实体变成催化资本”这些方法便水到渠成了,于是,“统一阵线”便成了企业最前卫的生态形式。实践显示,这些方法能使生产关系实现有序、走向和谐,能令企业经营达成多向溢价、各方共赢;如斯,可以说企业已然是无为而治了,管理可以不再姓“管”。
本书提出的许多管理方法都令人耳目一新。诸如“有限责任分包”可以实现全员自驱、“分值计酬法”将会覆盖计时工资、“商情兼容法”能使“关系”从“腐法”变成“护法”、“名利兼收法”能令企业主高处不再寒,股权设计从“以果施因”转向“以因定果”,“分值股份制”化解静态股份与动态贡献的矛盾、“分值股权法”让企业告别断崖式融资,以及“矩阵股份制”实现全员合伙、“蛇吞大象术”永保创业团队控制权、“动态估值”令“对赌”成为历史、“动态股份”使企业从“乙方”变成“甲方”,“股权自流通系统”让投资灵活进出等等这些或能让企业“张飞”和“悟空”的方法及蓝本,给了我们许多启发。
根据自己的管理实践,我认为,一切管理归根结底都是制度跟文化的契合与协同。管理制度都是从反复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经历了许多成功与失败、付出了成本与代价,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实践需要不断地向前发展,制度再成熟也会滞后的;况且制度是在被动地让人执行,往往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此一定要重视并强化文化。当文化深入人心的时候,制度才会被自觉地执行。“八戒”与“悟空”缺一不可。本书许多管理方法的背后,就是“关羽”与“张飞”,“八戒”与“悟空”的相辅相成。